我国慢阻肺患者超1亿人,防治却常犯这三个误区!
今天(11月17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但相较于高血压、糖尿病,大家对于慢阻肺的了解更少。
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组长、慢阻肺联盟主席陈荣昌教授介绍,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者人数约有1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7.4%,平均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是慢阻肺患者①。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
与高血压、糖尿病相比,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堪忧,由于患者经常会出现气急、呼吸困难、多痰、长期咳嗽等症状,致使大多数患者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存在困难,如爬楼梯、外出购物等。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是慢阻肺治疗的目标,也是慢阻肺患者和家属共同的渴望。
然而很多人对慢阻肺的诊治存在很多误区以及药物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1. 忽视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的“金标准”。陈荣昌教授介绍,目前在我国仅9.7%的成年人、12.0%的慢阻肺患者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即便在自述有慢阻肺病史的人群中,检查比例也只有55.8%②。
由于大家普遍忽视肺功能检查,从而导致我国慢阻肺漏诊率较高,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对于40岁以上的人,如果符合“长期吸烟、活动后气急、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就应该尽早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上慢阻肺。如果已经确诊是慢阻肺,就要尽快去正规医院做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2. 误认为症状不严重不需用药或停止用药
慢阻肺除了“早诊”,还需要“早治”。对于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治疗慢阻肺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但很多慢阻肺患者一旦症状有所缓解,就认为可以不用吃药了或停止用药。
其实,就算慢阻肺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急性加重的风险,更不意味着病已痊愈,就可以停用药物。所以患者切记不可擅自停药。
对于慢阻肺早期患者,支气管舒张剂是治疗过程中控制症状的核心药物。使用单支气管舒张剂就可以达到良好疗效,又尽可能减少药物负担。2017年钟南山院士团队的研究已证实一种抗胆碱能单支气管舒张剂对于治疗早期慢阻肺的效果是确切的,能改善症状和减少急性加重,还存在延缓疾病进展的趋势③。
3. 误认为吸入装置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在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有很多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吸入装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中国呼吸医师协会肺功能专委会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劲平教授指出,吸入治疗是慢性气道疾病的一线基础疗法,医护人员、患者和吸入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都关系到吸入治疗的疗效,吸入装置与药物强强联合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在慢阻肺尤其高发的秋冬季节,加强早筛、早诊、早治对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除了树立早诊早治意识,日常也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戒烟、减少危险因素等方式预防急性加重发生。(本文来自:健康时报)
包河分院:合肥市繁华大道与包河大道交口惠风府前广场A座1楼
滨湖分院:合肥市徽州大道与锦绣大道交口要素大市场A区1层
天鹅湖分院:潜山路与花亭湖路交叉口东100米(合肥洲际酒店北门东侧)
庐阳分院:阜阳北路与涡阳路交叉口东南100米
高新分院:高新区望江西路与浮山路交口西220米
体检咨询电话:0551-63839212